《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广为传颂的五言古诗。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深沉无私的爱,以及游子对母爱的深深感激之情。
原诗如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首句“慈母手中线”,将母亲的形象描绘得具体而生动。慈母手中的针线活不仅是日常生活的细节,更是母爱的一种象征。接下来的“游子身上衣”,则点明了游子的身份,暗示了即将远行的场景。
第二句“临行密密缝”,进一步刻画了母亲在儿子临行前细心缝制衣物的情景。“密密缝”不仅体现了母亲的勤劳与耐心,也透露出她对儿子深深的牵挂与不舍。最后一句“意恐迟迟归”,则是母亲内心的忧虑,担心孩子在外漂泊太久,难以平安归来。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里的“寸草心”比喻儿女微小的心意,“三春晖”则象征着母亲无尽的恩情。这两句诗表达了儿女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恩,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法完全回报母爱的无奈与愧疚。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打动人心,成为千古流传的经典之作。《游子吟》不仅仅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篇,更是一首唤醒人们孝道意识的警世之作,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