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认识什么是欺凌行为。
2. 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幼儿之间的互助友爱精神。
教学准备:
- 视频片段:校园欺凌案例
- 图片展示:友好与冲突场景对比
- 游戏道具:角色扮演卡片
- 幼儿绘本:《我们都是好朋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5分钟)
1. 播放视频: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校园欺凌的小故事视频,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欺凌可能带来的后果。
2. 提问互动:引导孩子讨论视频中的情节,“你觉得这个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通过提问激发孩子的思考。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1. 定义欺凌:简单解释什么是欺凌,包括身体上的伤害、言语攻击等,并强调这些行为是不对的。
2. 情景模拟: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两个小朋友开心地一起玩耍,另一张是有人在推搡另一个小朋友。让孩子判断哪一种情况更好,并说出原因。
三、互动游戏(15分钟)
1. 角色扮演游戏:分发角色扮演卡片,每组两名幼儿,分别扮演被欺负者和帮助者。通过模拟场景,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应对欺凌事件。
2. 团队合作:组织一个小组活动,鼓励孩子们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如拼图比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分享(5分钟)
1. 回顾要点:再次强调欺凌的危害以及遇到问题时应该怎么做。
2. 鼓励表达: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在游戏中学到的东西,或者谈谈他们平时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
五、延伸活动
1. 阅读绘本《我们都是好朋友》,进一步巩固友谊的重要性。
2. 制作班级公约,规定大家都要遵守的基本规则,比如不打人、不说脏话等。
家庭作业:
请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一本关于友情的故事书,并讨论书中的主题思想,加强家庭对孩子情感教育的支持。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向幼儿传授防欺凌的知识,还能促进其社交技能的发展,为构建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