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
本课时选自《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的加减法(一)”,主要学习内容为:小数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点对齐的计算方法。
- 能正确进行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小数点对齐。
- 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处理方式。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实物教具(如人民币模型)。
-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购物场景图:小明去超市买了一支铅笔,价格是2.5元,又买了一个橡皮,价格是1.8元。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类型的计算?如何列式?
学生尝试列式:2.5 + 1.8 =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数的特点,引出“小数”的概念,并说明今天要学习的是“小数的加减法”。
2. 探索新知(15分钟)
(1)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2.5 + 1.8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这两个小数相加?
学生可能提出:把小数点对齐后相加。
教师用竖式演示:
```
2.5
+ 1.8
------
4.3
```
讲解要点:
- 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 从低位开始加,满十进一;
- 结果的小数点要与原数的小数点对齐。
(2)探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题:小明有5元钱,买了一支2.7元的笔,还剩多少钱?
列式:5.0 - 2.7 =
教师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
5.0
- 2.7
------
2.3
```
讲解要点:
- 小数点对齐;
- 从低位减起,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1;
- 注意结果中小数点的位置。
3. 巩固练习(15分钟)
(1)基础练习:
完成课本第32页的“课堂练习”部分,包括几道小数加减法题目。
(2)变式训练:
出示几道带有单位的题目,如:
- 一根绳子长1.6米,另一根长2.4米,两根一共多长?
- 一本书的价格是8.5元,小红付了10元,应找回多少?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4. 拓展提升(5分钟)
出示一道综合应用题:
小明去文具店买了以下物品:
- 钢笔:3.5元
- 作业本:2.8元
- 尺子:1.2元
他带了10元,够吗?如果不够,差多少钱?
引导学生先计算总金额,再比较是否足够。
5. 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
- 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小数点对齐”;
- 计算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
- 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用小数加减法来解决。
六、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第33页的“练一练”第1、2、3题,要求书写规范,步骤清晰。
七、板书设计:
```
2.5 5.0
+1.8-2.7
------- ------
4.3 2.3
```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但在计算过程中仍存在小数点对齐不准确、进退位错误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计算训练,提高他们的准确性与熟练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