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教学设计郑雯】一、教材分析
《荷叶 母亲》是冰心的一篇散文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文章通过描写雨中荷叶保护红莲的情景,引出对母爱的赞美和歌颂。作品以自然意象为载体,寄托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依恋与感激之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 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与情感美。
-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母爱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增强感恩意识。
- 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荷叶”象征母爱的深层含义,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深入体会母爱的温暖与力量。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读音频、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冰心的相关资料,思考“你心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展示荷塘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荷叶与莲花的关系。
2. 提问:“如果下雨了,荷叶会怎样保护莲花?”引发学生思考。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正是通过荷叶来赞美母亲的。”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圈画关键词句。
2.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荷叶”的保护作用?
- 作者是如何将荷叶与母亲联系起来的?
(三)精读品味(20分钟)
1. 分组讨论:
- 找出文中描写荷叶与红莲关系的句子,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 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从“我”对红莲的担忧到看到荷叶后的感动。
2. 全班交流:
-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荷叶”象征母亲的理解。
-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受到母亲的关爱。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展示冰心的其他作品片段,如《繁星》《春水》,让学生感受其风格。
2. 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3. 布置小练笔:“请用‘荷叶’作为比喻,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教师总结:
- 《荷叶 母亲》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更是一首献给母亲的赞歌。
- 荷叶默默守护红莲,正如母亲无言地守护我们成长。
2. 学生分享收获:
-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体会?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练笔作业,要求语言生动,情感真挚。
2. 阅读冰心的《繁星》,写下读书笔记。
七、板书设计
```
荷叶 母亲
——冰心
荷叶 → 保护红莲 → 母亲 → 保护孩子
借物抒情
情感真挚
感恩母爱
```
八、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借助自然意象感悟母爱的深沉。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在情感升华方面还可进一步深化,今后可多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