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原文翻译及赏析】《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虽篇幅短小,却情感真挚、语言凝练,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在艰难困苦中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全诗只有四句,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一、原文
> 式微式微,胡不归?
> 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
二、白话翻译
天色昏暗啊天色昏暗,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差事,我怎么会沦落在这泥泞之中?
三、诗歌赏析
《式微》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劳动者在繁重劳役中的怨愤与无奈。诗中“式微”二字,原意是天色渐暗,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压抑。诗人通过这一意象,引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归家的渴望。
“胡不归?”一句,看似质问,实则是内心深处的呐喊。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追问,也是对社会制度的反思。诗中“微君之故”,表面上是说若不是因为君主的命令,自己也不会陷入如此困境,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带有明显的讽刺意味——劳动者并非自愿受苦,而是被压迫、被驱使的结果。
整首诗虽只有四句,但节奏明快、情感深沉,体现了《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尤其是“式微”这一反复出现的词语,增强了诗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悲愤与无奈。
四、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式微》创作于西周时期,当时社会等级森严,百姓常被征调服劳役,生活艰辛。这首诗正是反映当时底层人民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它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篇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作品。
在今天看来,《式微》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理解他们的苦难与挣扎。同时,也警示我们,一个社会的进步不应只体现在物质发展上,更应体现在对人的尊严与权利的尊重上。
五、结语
《式微》虽短,却意蕴深远。它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最真实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坚韧与抗争精神。读这首诗,不仅是一种文学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从中汲取力量,珍惜当下的生活,关心他人的处境,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温暖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