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冬天来了-教案】一、活动目标:
1. 通过音乐活动,引导幼儿感受冬季的寒冷与美丽。
2.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其倾听和模仿能力。
3. 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冬天的景象,增强节奏感和表现力。
二、活动准备:
1. 音乐素材:轻柔的背景音乐(如《雪绒花》或《冬日的旋律》);
2. 图片素材:冬天的图片(雪花、树木、小动物等);
3. 教具材料:雪花贴纸、围巾道具、小铃铛等;
4. 环境布置:教室可适当营造“冬天”的氛围,如挂上雪花装饰。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冬天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冬天有什么特点?”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冬天的感受,如“冷”、“下雪”、“穿厚衣服”等。
2. 音乐欣赏(8分钟)
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幼儿闭上眼睛听,感受音乐中的情绪。
提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是温暖还是寒冷?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如“我听到风声,像是在吹雪花”。
3. 动作创编(10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简单的动作模仿冬天的场景:
- 模仿雪花飘落的动作(双手轻轻摆动);
- 模仿小动物冬眠的动作(蜷缩身体,慢慢移动);
- 模仿人们走路时踩雪的声音(双脚交替踏步)。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进行动作变化,增强互动性。
4. 游戏互动(7分钟)
游戏名称:《找朋友》
玩法:播放音乐,幼儿随音乐自由走动,当音乐停止时,教师说出一个冬天的词语(如“雪人”),幼儿迅速找到同伴组成小组,共同模仿该场景。
5. 总结延伸(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关于冬天的动作?你喜欢这首音乐吗?”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内容,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对冬天的感受。
四、活动延伸:
1.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雪花贴纸、毛线等材料,供幼儿制作“冬天的画”;
2. 组织一次“冬天的故事会”,讲述有关冬天的小故事,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音乐为载体,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同时关注音乐与动作的协调性,提升整体活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