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总结】2017年,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不断变化的违法行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决策部署,持续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工作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年度工作以“依法监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为原则,全面提升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和水平。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各地高度重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健全了信息共享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推动形成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合力。
二、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食品、药品、化妆品、电子产品等重点行业,开展了多次专项治理行动。通过集中排查、突击检查、飞行检查等方式,严厉打击了制假售假行为。特别是在春节、国庆等重要节日期间,加大了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产品的巡查力度,有效遏制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流通。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众防范意识
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消费者的识别能力和维权意识。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质量安全进社区等活动,增强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积极性。
四、推进技术手段应用,提升监管效能
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更加高效的监管平台。通过建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企业信用信息平台等,实现了对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的动态监控,提高了执法精准度和效率。
五、深化国际合作,拓展打击范围
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工作中,注重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全球反假冒网络,推动跨境执法协作,有效应对了跨国制假售假行为,进一步拓宽了打击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尽管2017年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部分地区监管力量相对薄弱,部分领域执法标准不统一,个别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等。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源头治理,推动形成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总之,2017年的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为构建诚信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