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冲击地压基本常识】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而“冲击地压”作为煤矿安全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危害性不容忽视。为了提高矿工和管理人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本文将从定义、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等方面,简要介绍煤矿冲击地压的基本常识。
一、什么是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又称岩爆或动力性破坏,是指在地下开采过程中,由于地应力的突然释放,导致煤岩体发生剧烈的破坏现象。这种现象通常伴随着强烈的震动、声响,甚至可能引发煤岩块飞溅,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二、冲击地压的成因
1. 地质构造复杂:矿区如果处于断裂带或褶皱构造区域,地壳应力分布不均,容易形成局部高应力区。
2. 开采深度大: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地层压力不断增大,超过煤岩体的承载能力时,极易诱发冲击地压。
3. 采掘方式不当:如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过快、支护不足、巷道布置不合理等,都会加剧地应力的集中。
4. 煤岩性质差异:某些煤层具有较高的脆性和低强度,更容易在外部扰动下发生突然破坏。
三、冲击地压的危害
1. 人员伤亡:冲击地压发生时,煤岩块可能瞬间崩落,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2. 设备损坏:强大的冲击力可导致液压支架、运输设备、通风系统等设施严重受损。
3. 生产中断:一旦发生冲击地压,往往需要停产处理,严重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
4. 经济损失:修复被破坏的设施、处理事故以及后续的安全排查,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四、如何预防冲击地压?
1. 加强地质勘探:在开采前,应详细调查矿区地质构造,识别潜在的高应力区域。
2. 优化开采设计:合理安排采掘顺序,避免应力集中;采用合理的支护方式,增强巷道稳定性。
3. 实施监测预警:利用微震监测、钻孔应力测量等技术手段,实时掌握地应力变化情况。
4. 提升员工素质: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矿工对冲击地压的认知和应急处理能力。
5.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区域,提前制定详细的应急救援方案,确保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响应。
五、结语
煤矿冲击地压是一种隐蔽性强、突发性大的地质灾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先进技术与严格制度相结合,才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
注: 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旨在普及煤矿安全知识,如有具体应用,请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和专业指导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