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挑战第一次》】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第一次”的意义,培养勇敢尝试、不怕失败的积极心态。
2.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和讨论,提高学生面对新事物时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知识目标:了解“第一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理解“第一次”可能带来的成功或失败,并学会从中获得经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第一次”是成长的一部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
- 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对“第一次”的恐惧心理,建立积极面对挑战的态度。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图片素材、小故事卡片、情境模拟道具(如“第一次骑车”、“第一次演讲”等)。
- 学生准备:提前思考自己生活中的一次“第一次”,并准备简单分享。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内容为一个孩子第一次学走路的画面。提问:“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像图中这样的‘第一次’?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激发兴趣。
2. 新课讲授(10分钟)
- 讲解“第一次”的含义:教师通过简单的语言解释“第一次”是指某件事第一次发生,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有困难的。
- 举例说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列举一些常见的“第一次”,如第一次上学、第一次参加比赛、第一次做家务等。
- 播放视频片段:展示一段关于孩子第一次尝试骑自行车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情绪变化和最终结果。
3. 合作探究(15分钟)
-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你有没有经历过让自己紧张的‘第一次’?你是怎么做的?”进行讨论。
- 情景模拟:每组选择一个“第一次”的场景(如第一次上台表演、第一次独自睡觉),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情绪和应对方式。
- 分享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表达感受,肯定他们的勇气。
4. 总结提升(5分钟)
- 教师总结:“每一个‘第一次’都是我们成长的机会。虽然可能会遇到困难,但只要勇敢面对,就能收获宝贵的经验。”
- 引导学生写下一句鼓励自己的话,贴在“成长树”上,作为未来面对挑战的动力。
5. 延伸拓展(5分钟)
- 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自己的一次“第一次”,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带来交流。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尝试新的事情,如学习一项新技能、参与一次集体活动等。
五、教学反思
本课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第一次”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情境模拟,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板书设计
```
挑战第一次
——成长的第一步
什么是第一次?
为什么需要挑战?
怎样面对第一次?
勇敢尝试,不怕失败!
```
七、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发言、小组活动表现以及课后作业反馈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挑战第一次”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态度变化,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