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望天门山教学课件

2025-08-04 04:49:07

问题描述:

望天门山教学课件,急!求解答,求此刻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4 04:49:07

望天门山教学课件】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望天门山》这首诗的背景及作者李白的生平。

- 掌握诗句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体会诗歌的语言美与意境美。

-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诗风,体会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 难点:体会“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字的妙用,以及“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画面感。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望天门山》配乐朗诵、相关图片)

- 黑板或白板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李白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导入

展示天门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出自己的感受。

“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位诗人,曾经站在天门山上,写下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叫《望天门山》。”

2. 简介作者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风豪放、浪漫,充满想象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望天门山》。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尝试理解大意。

3. 词语讲解

-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是长江边的一处名胜。

- 楚江:指长江在古代楚国境内的一部分。

- 断:这里表示被江水冲开、分开的意思。

- 孤帆:孤单的一只船。

- 日边来: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驶来,象征远方。

(三)精读品析(15分钟)

1. 逐句分析

- “天门中断楚江开”

这句诗描绘了天门山被江水冲开的情景,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力量。

“断”字用得巧妙,既写出山势险峻,又表现出江水的气势。

- “碧水东流至此回”

长江的碧水向东流去,到了天门山后仿佛回旋,形成一道壮观的景象。

-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两岸的青山遥遥相对,仿佛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只小船从遥远的东方驶来,给人一种开阔、悠远的感觉。

2.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诗句内容,想象自己站在天门山上,看到的景色。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比较阅读

提供李白另一首描写山水的诗,如《望庐山瀑布》,让学生对比两首诗的异同。

2. 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李白会写这样一首诗?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

1.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李白的《望天门山》,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诗歌不仅描绘了美丽的风景,也表达了诗人豁达的心境。

2. 布置作业

- 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 用自己的话写一段话,描述你想象中的“天门山”。

- 查找李白其他作品,选择一首进行赏析。

五、板书设计

```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

六、教学反思(教师参考)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结合多媒体资源,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

备注:本课件适用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可根据实际学情调整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