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冰求鲤原文翻译】“卧冰求鲤”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则孝道故事,出自《晋书·王祥传》。这个故事讲述了晋朝人王祥为了满足继母的请求,寒冬时节卧在冰面上,以体温融化坚冰,最终感动上天,获得鲤鱼的故事。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孝”与“诚”。
原文:
> 王祥字休徵,琅邪人也。性至孝。亲疾,衣不解带,汤药必先尝。母欲食生鱼,时天寒地冻,祥解衣卧冰上,冰忽自开,跃出双鲤,母得食之。
翻译:
王祥,字休徵,是琅琊郡的人。他天性非常孝顺。母亲生病时,他从不脱下衣服睡觉,凡是给母亲喝的汤药,他总是先自己尝过才端给母亲。有一次,母亲想吃活鱼,但当时正值严冬,天气寒冷,江河结冰。王祥便脱下衣服,躺在冰面上,希望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层。没想到,冰面竟然自行裂开,两条鲤鱼跃出水面,母亲因此得以吃到鱼。
故事寓意:
“卧冰求鲤”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孝心的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孝心,不仅仅是言语上的表达,更是行动上的付出;而真诚的心意,往往能感动天地,创造奇迹。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我们不再需要“卧冰求鲤”,但这种对父母的关爱与尊重,依然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传统美德。
结语:
“卧冰求鲤”的故事虽简短,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对家人的关怀与感恩。孝,不只是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爱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