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一、导入环节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是茅以升先生写的一篇介绍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文章。大家知道,中国有很多著名的桥梁,比如赵州桥、卢沟桥等等,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学生:老师,赵州桥是不是在河北?
教师:对,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建于隋朝,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历史发展以及它的科学价值。
二、整体感知
教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章中提到的几座石拱桥,并说说它们的特点。
学生:文中提到了赵州桥、卢沟桥、广济桥等。
教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这些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三、深入分析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文章的结构。文章开头是如何引出主题的?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文章开头用了一个比喻,“石拱桥是桥梁的一种”,然后介绍了它的基本特征。
教师:没错。这是一种“定义说明法”。接着作者又举了赵州桥的例子,详细说明了它的构造和设计特点。这是“举例说明法”。
学生:老师,为什么作者要重点讲赵州桥呢?
教师:因为赵州桥是典型的代表,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术水平。而且,文章中还提到了它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说明其重要性。
四、语言品味
教师:请大家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用词准确、严谨,体现出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学生:“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句话用了“不但……而且……”的句式,既说明了外形美观,也强调了结构稳固。
教师:非常好。再看这句话:“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这里的数字非常具体,增强了说明的准确性。
五、拓展延伸
教师:除了课文提到的桥,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石拱桥?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我知道南京的长江大桥,不过那是现代的钢架桥,不是石拱桥。
教师:对,长江大桥是现代桥梁工程的典范。但古代的石拱桥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我们可以从历史、文化、科技等多个角度去理解它们的价值。
六、总结与作业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石拱桥》,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发展历程、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在历史和科技上的意义。希望大家课后能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石拱桥”的小短文,谈谈你对这座古老桥梁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好的,老师。
板书设计:
- 课题:《中国石拱桥》
- 作者:茅以升
- 内容要点:
- 石拱桥的定义与特点
- 赵州桥的结构与设计
- 其他著名石拱桥简介
-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定义、举例、数字说明)
- 学习目标: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掌握说明顺序与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提升了他们的说明文阅读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