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

2025-08-08 05:46:45

问题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跪求好心人,别让我卡在这里!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8 05:46:45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了解“千米”是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关系(1千米=1000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探究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千米”的意义,掌握1千米=1000米。

- 难点: 建立1千米的直观表象,能在实际生活中合理运用“千米”单位。

三、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尺子、卷尺、地图、图片等。

-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记录纸等。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接着出示一张城市地图或校园平面图,提问:“如果从学校到超市大约有多远?用‘米’来表示是不是太麻烦了?”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2. 新知探究(15分钟)

(1)认识“千米”

教师讲解:“千米是比米更大的单位,通常用符号‘km’表示。”

板书:1千米 = 1000米

(2)生活中的千米

出示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距离,如:

-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

- 马路标志牌上的“1公里”

- 跑步比赛中的1000米跑

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走过1千米?感觉怎么样?”

(3)动手实践

组织学生在操场上走100米,然后估算走1000米需要多少步,或者用时多久,让学生亲身感受1千米的长度。

3. 巩固练习(10分钟)

(1)单位换算练习:

- 2千米 = ( )米

- 5000米 = ( )千米

- 7千米 = ( )米

- 3000米 = ( )千米

(2)判断题:

- 1千米 = 100米( )

- 5000米 = 5千米( )

- 1000米 = 1千米( )

(3)应用题:

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800米,再走多少米就是1千米?

4. 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介绍“千米”在日常生活和交通中的广泛应用,如:

- 公路里程牌

- 飞机飞行距离

- 地图上的比例尺

鼓励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附近有哪些地方的距离是用“千米”表示的,并记录下来。

5. 总结与作业(5分钟)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知道了1千米等于1000米,还通过实践活动感受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留意,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布置作业:

1. 完成课本第XX页的练习题。

2. 在家长的帮助下,测量从家到某个地点的距离,用“千米”或“米”表示出来,并写一段话描述。

五、板书设计:

```

千米的认识

1千米 = 1000米

km 是千米的符号

生活中的千米:

- 跑道一圈400米,跑2圈半是1千米

- 公路里程牌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但在实际感知方面,部分学生仍缺乏直观体验,今后可结合更多实地活动加强学生的空间感。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