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基本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 体会革命先烈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战斗、英勇无畏的精神。
3.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 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深刻含义。
- 感受白求恩医生的高尚医德和无私奉献精神。
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
- 如何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以一段关于战争时期医护人员的视频或图片引入课题,提问:“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医生们是如何坚守岗位的?”引出课题《手术台就是阵地》,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的字词。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如“硝烟”、“阵地”、“血肉模糊”等。
3. 提问: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在做什么?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 分段阅读课文,逐段分析内容。
- 介绍背景,讲述战争环境下的紧张氛围。
- 描述白求恩医生在手术台上工作的场景,突出他的专注与冷静。
- 第三段:表现他在危险中依然坚持救治伤员,体现其英勇精神。
- 第四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手术台就是阵地”。
2.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白求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分析这些描写如何体现他的品质。
(四)合作探究:
1. 小组讨论: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其他人在不同岗位上也像战士一样坚守职责。
3. 教师总结: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阵地”,只要尽职尽责,就是英雄。
(五)拓展延伸: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感受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的贡献。
2.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的“阵地”》,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责任与担当。
(六)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手术台就是阵地”不仅是对白求恩精神的赞美,更是对所有坚守岗位、默默奉献者的敬意。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像白求恩一样,勇敢面对困难,尽职尽责。
四、作业布置: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3. 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题目为《我心中的“阵地”》。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人物精神,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课堂互动性。同时,可适当引入多媒体资源,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六、板书设计:
```
手术台就是阵地
—— 白求恩的故事
背景:战火纷飞,医院成为战场
人物:白求恩医生
行动:坚守手术台,救治伤员
精神:无私奉献,英勇无畏
主题:手术台就是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