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在当前财政管理日益精细化、透明化的背景下,预算绩效管理已成为提升政府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本方案旨在通过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管理理念。通过科学设定绩效目标、全过程跟踪监控、定期评估反馈和结果应用,推动预算编制与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质量。
二、基本原则
1. 科学规范:遵循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体系。
2. 公开透明:强化信息公开,增强公众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意识。
3. 权责清晰: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4. 注重实效:以实际成效为导向,确保绩效管理真正发挥促进作用。
三、主要任务
1. 健全绩效管理制度
制定并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明确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等各环节的操作流程和责任主体。
2. 强化绩效目标管理
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同步制定绩效目标,明确项目预期成果和量化指标,确保绩效目标与财政政策和部门职责相一致。
3. 推进全过程绩效监控
建立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动态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确保资金按计划、按用途使用。
4. 开展绩效评价与结果应用
对重点项目和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报告,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后续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的推进。
2. 强化人员培训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预算绩效管理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 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数据采集、分析、共享和应用的智能化管理。
4. 加强监督问责
对绩效管理不力、资金使用效益差的部门和项目,依法依规进行问责处理,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五、实施步骤
1. 准备阶段(X月-X月)
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组织开展培训。
2. 试点运行阶段(X月-X月)
选取部分项目或部门开展绩效管理试点,积累经验,发现问题。
3. 全面推广阶段(X月-X月)
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在全单位范围内推广实施。
4. 持续改进阶段(X月起)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优化制度设计和管理流程,形成长效机制。
六、结语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各单位高度重视、扎实推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财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高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