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优秀读后感范文】在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是一篇极具现实意义与情感深度的文章。它不仅记录了作者童年时期对父亲生病过程的回忆,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上庸医误人、迷信盛行的现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和对旧社会医疗制度的批判。
文章开篇,鲁迅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父亲患病时的情景。他回忆起小时候家里请来的“名医”如何以玄妙的药方和荒诞的治疗方式耽误了父亲的病情。这些所谓的“名医”并不真正了解医学,而是靠一些神秘的方子和夸张的言语来骗取病人的信任。这种现象在当时的中国农村尤为普遍,许多家庭因迷信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读到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哀。鲁迅并没有直接痛斥这些庸医,而是通过冷静的叙述,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荒谬与可悲。他的笔触虽不激烈,却更具力量。他用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对父亲的思念,也流露出对那些不负责任的医生的愤怒。
此外,《父亲的病》还让我思考了现代医学与传统观念之间的冲突。虽然时代已经进步,但某些地方仍然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看病方式,甚至有人依然相信“偏方”能治大病。这说明,尽管我们已经走出了那个愚昧的时代,但在某些方面,思想的桎梏仍未完全解除。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反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是否也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健康问题?面对疾病,我们应该选择科学、可靠的治疗方法,而不是盲目地依赖迷信或伪科学。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身边的人,尤其是亲人,因为他们的健康与生命,是我们无法承受之重。
总的来说,《父亲的病》不仅是一篇关于个人记忆的散文,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病态与人性的复杂。它提醒我们,要以理性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也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珍惜眼前的一切。鲁迅的文字虽然朴素,却饱含深情,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