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自然之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小学语文课文《自然之道》的说课稿。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事件,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一、说教材
《自然之道》讲述的是一个旅游者在海边看到一只幼龟被海鸟叼走后,出于同情心,帮助幼龟回到大海,结果导致更多的幼龟被海鸟捕食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情节清晰,寓意深刻,适合小学生阅读和学习。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的影响,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独立识字、理解课文大意。但他们在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方面仍需引导。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提炼出道理,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1. 情境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中的动物,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 自主探究: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为什么帮助幼龟反而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尊重自然”。
四、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一张海洋生态的图片,提问:“你见过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引出课题《自然之道》。
2. 初读课文(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解决生字词问题。
3. 精读感悟(15分钟)
分段讲解课文,重点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体会“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的含义。
4. 合作探究(10分钟)
分组讨论:为什么“我们”会犯这样的错误?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5. 总结升华(5分钟)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6. 布置作业(5分钟)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与自然》或者《我的一次环保行动》,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自然之道”。
五、说板书设计
```
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说课稿
看到幼龟被叼走 → 帮助 → 导致更多幼龟受害
↓
遵循自然规律,不干涉自然
```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脆弱,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以上就是我对《自然之道》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与思路,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