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9加几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理解“9加几”的计算方法,掌握“凑十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 能够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题,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并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凑十法”。
-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操作过渡到抽象思维,灵活运用“凑十法”。
三、教学准备:
- 教具:小棒、数字卡片、课件图片
- 学具:每人一套数字卡片、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上学都要背书包吗?如果一个书包里有9本书,再放一本,一共有多少本书?”以此引出“9加几”的概念。接着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量,激发学习兴趣。
2. 探索新知(10分钟)
教师出示9个苹果和3个苹果的图片,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数一数,然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发现:9+3可以变成10+2=12,这就是“凑十法”。教师演示这一过程,并让学生跟着操作,体验“把9凑成10”的思路。
3. 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数字卡片和小棒,进行以下活动:
- 每组选择两个数字(一个为9,另一个为任意一位数),用小棒摆出9加几的过程。
- 小组内讨论并写出算式,然后汇报展示。
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给予鼓励和纠正。
4. 巩固练习(10分钟)
完成课本上的“9加几”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完成后,教师随机抽查几名学生,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进一步巩固知识。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强调“9加几”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凑十法”的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中“9加几”的相关题目,要求书写工整,计算准确。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但在个别学生中仍存在对“凑十法”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今后需要加强个别辅导和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