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重点笔记】在医学学习中,儿科学是一门既具挑战性又充满意义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儿童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还涵盖了多种常见疾病、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以下是一份系统整理的“儿科学重点笔记”,内容涵盖基础理论、常见病症、临床处理要点等,适合复习或作为参考资料。
一、小儿生长发育
1. 体格发育指标
- 身高、体重、头围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 儿童生长曲线图(如WHO标准)可用于判断是否正常发育。
2. 神经心理发育
- 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社会行为等。
- 不同年龄段有相应的发展里程碑,如婴儿期会抬头、翻身,幼儿期能说简单句子等。
3. 营养与喂养
- 母乳喂养为首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 配方奶、辅食添加需根据月龄逐步进行,避免过早引入固体食物。
二、儿科常见疾病
1. 呼吸系统疾病
- 肺炎:常见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症状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 哮喘:多见于有过敏史的儿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
- 急性喉炎:常因病毒感染引起,典型表现是“犬吠样”咳嗽和声音嘶哑。
2. 消化系统疾病
- 腹泻:常见于婴幼儿,病因多为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需注意补液和预防脱水。
- 胃食管反流:表现为频繁呕吐、拒食、体重不增等。
- 肠套叠:突发腹痛、血便、腹部包块,需及时就医。
3. 感染性疾病
-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口腔疱疹、手足皮疹。
- 猩红热:链球菌感染,特征为高热、咽痛、全身红疹。
- 水痘:传染性强,皮疹呈多形性分布。
三、儿科常见检查与诊断
1.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电解质等是常用检查项目。
- 病毒抗原检测、细菌培养等用于明确感染病原。
2. 影像学检查
- X线、超声、CT等用于评估肺部、腹部、骨骼等部位病变。
- 注意儿童对辐射的敏感性,尽量选择无创或低剂量检查。
3. 神经系统评估
- 包括肌张力、反射、运动协调性等。
- 对疑诊脑瘫、癫痫等患儿需进行详细评估。
四、儿科用药原则
1. 剂量计算
- 儿童用药剂量通常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避免成人剂量直接使用。
- 需特别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肝肾功能影响。
2. 药物种类
- 抗生素、退热药、止咳药、抗过敏药等是常见药物。
- 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3. 特殊注意事项
- 新生儿、早产儿用药需更加谨慎,部分药物可能通过母乳传递。
- 避免使用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有潜在影响的药物(如某些镇静剂)。
五、儿科护理与家庭指导
1. 日常护理
- 保持环境清洁、通风良好,避免交叉感染。
- 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2. 家长教育
- 指导家长正确喂养、观察病情变化、识别紧急情况。
-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儿焦虑情绪。
3. 康复训练
- 对发育迟缓或残疾儿童,应尽早进行康复干预,如语言训练、感统训练等。
六、常见急症处理
1. 高热惊厥
- 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表现为突然抽搐、意识丧失。
- 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必要时送医。
2. 中毒
- 儿童误服药物、化学品等,需立即送医并提供毒物信息。
3. 外伤
- 如头部外伤、骨折等,需初步处理后尽快就医。
结语
儿科学不仅是医学知识的积累,更是对生命的关怀与责任。掌握好基础知识,结合临床实践,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儿童健康。希望这份“儿科学重点笔记”能够成为你学习过程中的得力助手,助你在医学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