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夸张的脸(教案)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x】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夸张”在美术中的表现形式,掌握通过夸张手法表现人物面部特征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模仿和创作,引导学生感受夸张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审美意识,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夸张的表现方式,学会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脸部特征。
- 难点:如何在保持人物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夸张处理,使作品既有趣又有美感。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示范画作、绘画工具(铅笔、彩笔、水彩等)。
- 学生准备:绘画本、铅笔、橡皮、彩色笔或水彩颜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几张具有夸张风格的卡通人物或民间艺术作品(如脸谱、漫画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 “你看到这些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 “你觉得他们的脸和真实的人脸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这些画都是通过夸张的方式表现人物的面部特征,让画面更有趣、更有表现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夸张的脸》。”
2. 新授内容(15分钟)
(1)认识夸张
教师讲解“夸张”在美术中的含义:
夸张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不是照搬现实,而是根据需要对事物的某些特征进行放大、变形或强化,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2)欣赏与分析
展示一些典型的夸张脸谱、卡通形象或现代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
- 哪些部位被夸张了?
- 这种夸张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
- 如果你是画家,你会怎么画?
(3)技法讲解
教师示范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夸张的脸部特征,如:
- 眼睛可以画得更大、更圆;
- 鼻子可以拉长或变短;
- 嘴巴可以画得更宽或更小;
- 脸型可以根据情绪进行变形。
3. 实践创作(20分钟)
任务要求:
请每位同学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可以是自己、家人、朋友或卡通人物),用夸张的方法画出他的“夸张的脸”。
步骤建议:
1. 先画出基本的脸型和五官;
2. 选择一个或两个特征进行夸张处理;
3. 用颜色或线条加强表现力;
4. 可以添加表情、背景或装饰,使画面更生动。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拘泥于真实。
4. 展示与评价(10分钟)
- 学生自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创作思路;
-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是否有创意?
- 夸张是否合理?
- 表现力如何?
教师给予积极反馈,并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通过夸张的方式,我们能把平凡的东西变得有趣而富有表现力。”
五、拓展延伸(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
除了在绘画中使用夸张手法,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夸张?比如:戏剧表演、动画片、广告设计等。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
```
第7课 夸张的脸
什么是夸张?——对特征进行放大、变形、强化
如何表现夸张脸?
• 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的夸张
• 线条与色彩的运用
• 表情与情绪的表达
创作小提示:
• 大胆想象,不拘一格
• 保持人物特征,合理夸张
```
七、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教师根据课堂情况,记录学生表现、教学效果及改进方向,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备注:
本教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创造力,提升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