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晏殊《示张寺丞王校勘》阅读答案及注释赏析

2025-08-11 16:24:22

问题描述:

晏殊《示张寺丞王校勘》阅读答案及注释赏析希望能解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1 16:24:22

晏殊《示张寺丞王校勘》阅读答案及注释赏析】一、作品背景

《示张寺丞王校勘》是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的一首诗作。张寺丞与王校勘应为当时与诗人交好的文人官员,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劝慰与自身心境的抒发。此诗虽不似其词作那样广为人知,但语言清雅,情感真挚,体现了晏殊诗歌风格中的淡泊与含蓄。

二、原文

> 《示张寺丞王校勘》

> 晏殊

> 红尘已隔三生路,

> 白首犹同两鬓霜。

> 岂有文章惊海内,

> 未妨棋酒伴年光。

> 青山不改江流去,

> 紫陌无多客梦长。

> 莫向西风叹漂泊,

> 且随春水共徜徉。

三、字词解释

- 红尘:指世俗生活,象征纷扰的人间。

- 三生路:佛教中“三生”指前世、今生、来世,此处意指人生道路漫长,世事无常。

- 白首:头发变白,形容年老。

- 两鬓霜:双鬓如霜,比喻年岁渐高。

- 文章:指文学作品或才华。

- 海内:天下,泛指世间。

- 棋酒:下棋和饮酒,常用来形容闲适的生活方式。

- 年光:年华、时光。

- 青山:象征永恒不变的事物。

- 紫陌:紫色的道路,代指繁华的街市或仕途。

- 客梦:游子之梦,指离乡背井之人的心境。

- 西风:秋风,常象征萧瑟、悲凉。

- 漂泊:四处流浪,喻人生无定。

- 春水:春天的流水,象征生机与希望。

- 徜徉:自由自在地行走,表达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四、诗意解析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起伏时的豁达与超然。首联“红尘已隔三生路,白首犹同两鬓霜”,写出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尽管岁月流逝,仍保持一份从容。颔联“岂有文章惊海内,未妨棋酒伴年光”,则表现了诗人不以功名利禄为重,更注重精神上的寄托与生活的趣味。

颈联“青山不改江流去,紫陌无多客梦长”,以自然景象对比人事变迁,表达出对世事无常的洞察。尾联“莫向西风叹漂泊,且随春水共徜徉”,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劝慰友人不必因漂泊而悲伤,应顺应自然,享受当下的生活。

五、艺术特色

1. 意境深远:诗中借自然景物传达人生哲理,富有哲理性与美感。

2. 语言简练:用词典雅而不晦涩,朗朗上口。

3. 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有对人生的思考,情感细腻动人。

4. 结构严谨:四联层次分明,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六、阅读理解题参考答案

1. 诗中“红尘已隔三生路”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漫长、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看淡荣辱的心态。

2. “青山不改江流去”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运用了拟人手法,“青山不改”赋予山以人的特质,表现出自然界的恒久与不变,与“江流去”形成对比,突显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3.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生经历的反思,表达了豁达、淡泊、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七、总结

《示张寺丞王校勘》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作,展现了晏殊在文学创作之外的另一面——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友情的珍视。全诗语言优美,构思巧妙,值得细细品味。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