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一、课程名称:
《走进我们的家乡》
二、适用年级:
六年级
三、课程时间:
2课时(90分钟)
四、课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
- 学会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并整理成简单的报告或展示材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责任感和自豪感。
-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培养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掌握信息收集的方法。
-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整理与展示。
六、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家乡的图片、地图、历史资料等)
- 学生分组任务单
- 展示板、彩笔、纸张等工具
- 学生准备:
- 提前一周布置任务,鼓励学生回家采访家人或邻居,了解家乡的历史、风俗、特产等。
- 准备记录本,用于记录调查内容。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10分钟)
-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的短片或展示几张家乡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方叫什么名字吗?你知道它有哪些特点吗?”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
2. 任务布置(15分钟)
-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 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家乡的历史”、“家乡的风景”、“家乡的美食”等。
- 发放任务单,明确各组需要完成的内容及方式(如访谈、拍照、写日记等)。
3. 小组讨论与计划制定(20分钟)
- 各组在教师指导下讨论如何开展活动,确定调查对象、地点和时间。
- 教师提供指导建议,如如何提问、如何记录信息等。
4. 布置作业(5分钟)
- 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调查任务,并准备好下节课的汇报材料。
第二课时:
1. 成果展示(30分钟)
- 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调查结果,形式可以是口头报告、图文并茂的展板、PPT演示等。
-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提出问题或补充意见。
2. 交流与评价(15分钟)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感受。
- 鼓励学生表达对家乡的新认识和情感变化。
- 教师给予积极反馈,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表扬。
3. 总结提升(10分钟)
-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今后继续关注家乡的发展,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4. 拓展延伸(5分钟)
- 布置课后小任务:写一篇“我眼中的家乡”小作文,要求结合本次实践内容,表达真实感受。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参与热情。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信息收集的方法,也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同时,通过对家乡的深入了解,增强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如组织实地参观、邀请当地老人讲述家乡故事等,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加生动、深入。
九、教学资源:
- 家乡地图、历史资料、图片资料
- 学生调查记录表
- 展示材料(展板、PPT、手抄报等)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校教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