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蛋宝宝教案】一、活动名称:
中班数学活动——蛋宝宝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不同形状、大小的蛋,初步理解“多”与“少”、“大”与“小”的概念。
2.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 各种真实的鸡蛋、鸭蛋、鹌鹑蛋等(可提前收集或购买)
- 纸盘、彩色贴纸、画笔等手工材料
- 图片或实物展示板(展示不同种类的蛋)
- 数字卡片(1~5)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装有各种蛋的盒子,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蛋,并简单介绍蛋的来源(如母鸡、鸭子等)。
2. 观察与比较(10分钟):
将不同种类的蛋放在桌上,请幼儿分组观察并进行比较。
引导语:“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些蛋有什么不一样?它们的大小、颜色、形状一样吗?”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如“这个蛋很大”、“那个蛋是白色的”。
3. 分类游戏(10分钟):
教师提供不同种类的蛋,让幼儿根据大小、颜色或形状进行分类。
可以设计成“找朋友”游戏,如:“请把所有圆圆的蛋放在一起”、“请把最大的蛋找出来”。
4. 数数练习(10分钟):
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数一数每种蛋的数量,并用贴纸或图画记录下来。
例如:“这里有3个鸡蛋,2个鸭蛋,1个鹌鹑蛋。”
5. 拓展延伸(5分钟):
组织幼儿用彩纸、画笔制作“蛋宝宝”,鼓励他们为自己的蛋宝宝起名字,并讲述蛋宝宝的故事。
五、活动评价:
-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语言表达情况。
- 检查幼儿是否能正确区分大小、数量。
-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想法。
六、活动延伸建议:
- 在科学区投放更多关于蛋的资料,如绘本、视频等,丰富幼儿的知识。
- 结合生活经验,开展“我爱鸡蛋”主题,了解蛋的营养价值。
七、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蛋宝宝”为主题,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和数数等环节,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化素材,提升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