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二首_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民疾苦。《忆昔二首》是杜甫晚年所作的一组诗,通过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表达了他对盛世繁华的追忆以及对时局动荡的感慨。这两首诗不仅语言凝练、情感深沉,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一、原文
忆昔二首(其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万里君王不事戎。
老儒脱巾笑,新妇啼声中。
忆昔二首(其二)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紫气东来照玉堂,黄云西去隐龙章。
九重城阙烟尘起,百尺宫墙风雨狂。
老臣泪尽丹心在,孤舟夜半梦回乡。
二、赏析
第一首:追忆盛世之繁华
第一首诗以“忆昔”开头,开篇便点明主题,回忆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诗人用“小邑犹藏万家室”来形容当时的小城镇也人口众多、物阜民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安定与富足。“稻米流脂粟米白”形象地描绘了粮食充足、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接着,“公私仓廪俱丰实”进一步强调国家储备充足,无论是官仓还是民仓都堆满了粮食,说明经济基础稳固,国力强盛。而“九州道路无豺虎,万里君王不事戎”则描绘了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没有战乱,百姓生活安宁,皇帝也不必频繁出征。
最后两句“老儒脱巾笑,新妇啼声中”通过对比老者与新妇的情态,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老人因安逸而欢笑,女子则因生育而喜悦,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希望。
第二首:感叹时局之变迁
第二首则转向对国家由盛转衰的感慨。诗中提到“忆昔先皇巡朔方”,指的是唐玄宗曾经巡视北方边疆,象征着昔日的辉煌与强大。“千乘万骑入咸阳”描绘了帝王出巡的盛大场面,气势恢宏。
然而,随着“紫气东来照玉堂,黄云西去隐龙章”,诗人开始暗示盛世不再,天象异变,国运衰微。“九重城阙烟尘起,百尺宫墙风雨狂”形象地表现了安史之乱带来的动荡与破坏,昔日的皇宫如今充满战火与混乱。
最后两句“老臣泪尽丹心在,孤舟夜半梦回乡”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悲凉写照。老臣为国忧心,泪水已干,但忠诚未改;他只能在孤舟之上,梦回故乡,寄托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三、翻译
其一:
回想当年开元盛世的时候,即使是小县城也住着成千上万的人家。
稻谷肥美,粟米洁白,官府和民间的仓库都装得满满当当。
全国的道路没有野兽出没,皇帝也不需要征战四方。
老学者摘下帽子笑着,新嫁娘在哭声中迎来新生。
其二:
记得从前皇帝巡视北方,千军万马进入咸阳城。
紫色的祥云从东方照耀宫殿,黄色的云彩向西飘散,遮掩了龙纹的光辉。
皇宫周围尘土飞扬,宫殿高墙风雨交加。
老臣的眼泪早已流干,但忠心依旧,夜晚独自划船,梦里回到家乡。
四、总结
《忆昔二首》是杜甫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反思之作。诗中既有对过去繁荣盛世的深情回忆,也有对当下动荡局势的深切忧虑。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杜甫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家国情怀,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见证。
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更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资料,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