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PPT演示课件】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儿童。该病以发热、口腔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为主要特征。
二、病原体与传播途径
- 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他如埃可病毒等也可引起。
- 传播方式:
- 接触患者分泌物(如唾液、鼻涕、粪便)
- 飞沫传播
- 通过污染的玩具、餐具、衣物等间接传播
- 也可通过母婴传播
三、临床表现
- 潜伏期:一般为3~7天
- 典型症状:
- 发热(多为低中度)
- 口腔疼痛、拒食
- 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红斑、水疱或溃疡
-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脑炎、肺水肿、心肌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四、诊断方法
- 临床诊断:根据典型症状和流行病学史
- 实验室检查:
- 病毒核酸检测
- 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辅助判断感染程度
五、治疗与护理
- 对症治疗:
- 退热、止痛
- 口腔护理(保持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
- 抗病毒药物:一般不需使用,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疗
- 支持治疗:保证营养摄入,防止脱水
- 隔离措施:患者应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一周
六、预防措施
- 个人卫生:
- 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
- 不共用毛巾、餐具等
- 环境卫生:
- 定期消毒玩具、家具、地面
- 保持室内通风
- 接种疫苗:
- 目前已有针对EV71型的手足口病疫苗,建议适龄儿童接种
- 减少聚集:在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
七、注意事项
- 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家长应提高警惕
- 若发现孩子持续高热、精神差、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本病多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八、总结
手足口病虽常见,但通过科学防控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加强卫生习惯、提升防护意识是关键。
备注:本课件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以专业医疗机构意见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