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内容】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其职业行为不仅关系到个人形象,更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与社会风气。为规范教师的职业操守,提升师德水平,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旨在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一、坚定政治方向
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拥护党的领导,遵守法律法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二、自觉爱国守法
教师要增强法治意识,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风气。
三、传播优秀文化
教师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传播科学知识和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潜心教书育人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五、关心爱护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防止体罚或变相体罚等不当行为。
六、加强安全防护
教师要增强安全意识,落实校园安全管理责任,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与健康。
七、坚持公平诚信
教师在教学、评价、招生等工作中要坚持公平公正,杜绝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不正之风,维护教育的公平性和公信力。
八、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教师要注重言行举止,树立良好形象,做到举止文明、语言规范、衣着得体,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九、秉持廉洁自律
教师要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拒绝任何形式的腐败行为,不收受家长财物,不参与有偿补课等违规活动,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十、不断学习提升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总之,《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不仅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更是对教育工作者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指引。每一位教师都应以此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