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石灰吟》,是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于谦所写。它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抒怀之作,寄托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与高尚的情操。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人。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成年后,他步入仕途,历任监察御史、兵部侍郎等职,以清正廉明、刚正不阿著称。特别是在土木堡之变后,他力挽狂澜,领导北京保卫战,成功击退瓦剌大军,保住了明朝社稷,被誉为“再造王朝”的功臣。
然而,这位忠臣却因权臣构陷,最终含冤而死。他的死,令天下为之悲痛,也使得他那首《石灰吟》更加广为流传,成为后世传颂的名篇。
《石灰吟》表面上是在描写石灰的形成过程,实则借物言志,表达自己坚贞不屈、清白一生的志向。诗中“千锤万凿”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困苦,“烈火焚烧”则代表了内心的磨砺与考验。尽管历经磨难,但诗人依旧无怨无悔,愿为国为民奉献一切,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只为留下一身清白。
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更因为它蕴含了于谦一生的精神追求。他一生清廉自守,不贪图富贵,不畏惧权势,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他也未曾放弃对正义的坚持。
今天,当我们读到“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时,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坚定与勇气。于谦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担当,他的精神,早已超越了时代,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于谦虽已逝去数百年,但他留下的不仅是诗篇,更是精神的丰碑。他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