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前一句】在中文成语和典故中,“铁杵成针”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常用来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再难的事也能完成。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铁杵成针”其实有一个更早的出处,即它的前一句是什么。
一、
“铁杵成针”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一个故事。传说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有一次看到一位老妇人将铁棒磨成针,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最终成为一代诗仙。这个故事后来被提炼为成语“铁杵成针”,寓意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
而“铁杵成针”的前一句,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中,后来被广泛引用,作为对“铁杵成针”这一成语的补充说明。
二、表格展示
成语/句子 | 出处 | 含义 | 延伸意义 |
铁杵成针 | 《春夜洛城闻笛》故事 | 比喻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 强调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 说明只要付出足够努力,就能达到目标 | 与“铁杵成针”相辅相成,强调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
三、结语
“铁杵成针”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不放弃、持续努力,终会有所成就。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则是对其最直接的注解,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以上就是【铁杵成针前一句】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