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什么意思】一、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出自唐代韩愈《师说》中的名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的求学之人一定有老师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而那些真正有学问的人,对“六艺”和经典文献都通晓并加以学习。
“六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课程设置,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基本技能;“经传”则指儒家经典及其注释。因此,“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强调的是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本技能,还要深入研读儒家经典,并全面掌握。
二、核心解释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韩愈《师说》 |
原文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意思 | 古代学者不仅学习“六艺”,还通晓儒家经典及其注释 |
六艺 | 礼、乐、射、御、书、数(古代六种基本技能) |
经传 | 儒家经典及其注释文献 |
学习要求 | 不仅掌握技艺,还需深入研读经典,全面学习 |
三、延伸理解
在古代,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全面发展的过程。“六艺”代表了一个人在道德、礼仪、艺术、军事、文字等方面的能力,而“经传”则是思想和文化的传承。韩愈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全面学习的重视,强调一个真正的学者应当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师”的高度重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道德与文化的引导者。因此,“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仅是对学者的要求,也是对教师职责的肯定。
四、结语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仅仅是一句古文,它承载着中国古代教育的理念与精神。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学习不只是死记硬背,而是要融会贯通,既要掌握实用技能,也要深入理解文化经典。这种全面发展的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上就是【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