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兵黩武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穷兵黩武”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国家或个人在军事上过度使用武力,不顾后果地发动战争。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通常用于批评那些不理智、好战的行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穷兵黩武 |
拼音 | qióng bīng dú wǔ |
含义 | 指滥用兵力,频繁发动战争,不顾百姓安危和国家利益。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国家或统治者好战、不讲策略的行为。 |
近义词 | 好战成性、穷兵黩武、好大喜功 |
反义词 | 以和为贵、偃旗息鼓、和平共处 |
二、出处解析
“穷兵黩武”最早见于《三国志·魏书·钟会传》:“会(钟会)穷兵黩武,妄兴师旅。”意思是钟会滥用兵力,轻率出兵,导致失败。
后来在《后汉书·王符传》中也有类似表达:“穷兵黩武,非所以安民也。”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行为对人民的危害。
三、历史背景与应用
在历史上,“穷兵黩武”常被用来评价一些统治者或政权的对外政策。例如:
- 秦始皇:虽然统一六国,但其征战不断,劳民伤财,也被后人视为“穷兵黩武”的典型。
- 汉武帝:虽有开疆拓土之功,但也因长期战争消耗国力,引发民间不满。
- 唐朝后期:部分节度使拥兵自重,频繁发动内战,导致中央权力削弱,也是“穷兵黩武”的体现。
四、现代意义
在现代,“穷兵黩武”不仅用于描述国家之间的战争行为,也可以用来批评某些组织或个人在处理问题时过于依赖暴力手段,忽视理性沟通和和平解决。
五、总结
“穷兵黩武”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的成语,强调的是对武力的滥用和对和平的破坏。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冲突和挑战时,应寻求理性和和平的解决方式,而非一味依靠武力。
总结点 | 内容 |
含义 | 滥用兵力,频繁发动战争 |
出处 | 《三国志》《后汉书》等古籍 |
使用场合 | 批评好战、不讲策略的行为 |
现代意义 | 警示过度依赖武力的危害 |
通过了解“穷兵黩武”的含义及其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所传递的警示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更加注重理性与和平的处理方式。
以上就是【穷兵黩武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