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选举法有哪些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规范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选举和运行的基本法律。该法对村民选举的程序、参与主体、选举方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旨在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以下是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关于村民选举相关规定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整理。
一、村民选举的基本规定
1. 选举对象
村民委员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包括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2. 选举资格
凡年满18周岁的本村户籍居民,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 选举方式
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确保选举的公平、公正。
4. 选举程序
包括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投票选举、公布结果等环节。
5. 监督机制
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选举依法有序进行。
6. 选举时间
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届满后应当及时举行换届选举。
二、村民选举相关规定汇总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选举对象 | 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 |
选举资格 | 年满18周岁,本村户籍,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
选举方式 | 无记名投票 |
选举程序 | 选民登记 → 候选人提名 → 投票选举 → 公布结果 |
选举时间 | 每届任期三年,届满后应及时换届 |
监督机制 | 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与监督 |
选举效力 | 选举结果经公示后生效,受法律保护 |
三、其他重要规定
- 候选人产生: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可以推荐候选人,也可由村民直接提名。
- 选举争议处理:如发生选举纠纷,可向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民政部门投诉,依法处理。
- 选举无效情形:若选举程序严重违法,经调查确认后,选举结果可被依法撤销。
通过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保障村民民主权利的同时,也强调了选举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村民选举不仅是农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基层民主的重要途径。
以上就是【村民选举法有哪些规定】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