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是古代儒家思想中关于治国与为人处世的重要理念。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国家遵循正义、道德和民心所向(即“得道”),就会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帮助;反之,如果违背道义、失去民心(即“失道”),则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此句强调了“仁政”与“民心”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这一观点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可用于分析领导力、团队管理、企业经营乃至国际关系等方面。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有道义的人会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无道义的人则会变得孤立无援。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天时(自然条件)不如地利(地理优势),地利不如人和(人心归附)。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 一座方圆三里的城,七里的外城,包围它却不能取胜。 |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围攻它的人一定掌握了有利的天时,但仍然不能取胜,说明天时不如地利。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不是不锋利,粮食不是不充足。 |
弃城而走者,仁者不战,或可言也 | 逃跑的士兵,是因为仁者不会轻易发动战争,或者可以理解。 |
战不胜,非兵不利,战不善也,地不利也 | 战斗失败,并不是因为武器不好,也不是因为指挥不当,而是因为地形不利。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不是不锋利,粮食不是不充足。 |
舍曰欲之,而讳言之,是谓自欺 | 说想要这样,却又避讳谈论,这是自欺欺人。 |
三、总结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也是现代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组织管理、甚至个人修养的重要指导原则。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力量来源于正道与人心,而非单纯的权谋或武力。在当今社会,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普通人,都应注重道德修养与民心向背,才能获得长久的支持与成功。
以上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