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这条成语是什么意思】“舍本逐末”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或根本原因,反而去追求次要的、表面的东西。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没有分清主次、处理事情不得当的行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舍本逐末 |
拼音 | shě běn zhú mò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夫执泰山以易毫毛,舍本逐末,其失甚矣。” |
释义 | 放弃主要的、根本的,而去追求次要的、表面的。 |
近义词 | 本末倒置、舍近求远、舍本求末 |
反义词 | 抓住根本、纲举目张、循序渐进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舍本逐末”最早见于《汉书·董仲舒传》,原意是说放弃重要的东西(如泰山)而换取微不足道的东西(如毫毛),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个常见的批评性表达,用来形容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忽视了核心问题,只关注表面现象。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表现 | 是否符合“舍本逐末” |
工作中 | 领导只关注员工的外表穿着,而不关心工作成果 | 是 |
学习中 | 学生花大量时间背诵单词,却忽略理解文章内容 | 是 |
家庭关系 | 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忽视情感交流 | 是 |
企业管理 | 公司只追求短期利润,忽略长期发展 | 是 |
日常生活 | 为了买一件新衣服,省下吃饭的钱 | 是 |
四、总结
“舍本逐末”是一个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的成语,强调的是做事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人际交往,都应该避免这种行为方式,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用法以及实际应用,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它,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行动力。
以上就是【舍本逐末这条成语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