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式自行火炮】“虎式自行火炮”是二战期间德国研发的一种重型装甲战斗车辆,其设计初衷是为了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和突破敌方防线的能力。尽管在实际作战中并未大规模投入使用,但它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特点对后来的装甲车辆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虎式自行火炮”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的一款重型自行火炮,属于“虎式”系列装甲车辆的一部分。该武器系统结合了坦克的机动性和火炮的火力优势,旨在为德军提供一种既能移动又能进行远程打击的作战平台。
虽然“虎式自行火炮”并没有像“虎式坦克”那样广泛参与战斗,但它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如厚重的装甲、高威力的主炮以及良好的越野能力。然而,由于生产成本高昂、战术定位模糊以及战场环境的变化,该型号最终未能成为主力装备。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虎式自行火炮(Tiger Self-Propelled Gun) |
国家 | 德国 |
研发时间 | 1940年代初期 |
类型 | 自行火炮 |
主炮 | 88毫米 KwK 36 L/56 火炮 |
装甲厚度 | 前部:80–100毫米,侧面:60–80毫米 |
重量 | 约30吨 |
发动机 | 12缸迈巴赫 HL 120 TRM 汽油发动机 |
功率 | 650马力 |
最大速度 | 约35公里/小时 |
乘员 | 5人 |
生产数量 | 极少,未大规模生产 |
使用情况 | 未投入实战,主要用于测试与训练 |
设计目的 | 提供重型火力支援,突破敌方防线 |
三、结语
“虎式自行火炮”作为一款试验性装甲武器,虽然未能在战场上发挥决定性作用,但其设计理念为后续自行火炮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它体现了德国在二战期间对重型装甲单位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军事科技的前沿水平。尽管历史上的实际应用有限,但“虎式自行火炮”仍然是装甲战史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