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手牵羊的典故】“顺手牵羊”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趁机拿走别人的东西。这个成语虽然听起来有些贬义,但它的来源却有着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
一、典故来源
“顺手牵羊”最早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是:“晋人与楚人战于邲,楚子玉将战,王曰:‘无庸,’子玉曰:‘君赐臣,其厚矣。’于是遂战。……晋人乘之,楚师败绩。楚子玉怒曰:‘吾以国士待之,而彼以匹夫遇我,吾不能忍也!’乃逐之。……楚子曰:‘虽有罪,吾不忍也。’乃止。于是,楚子玉怒,谓其将曰:‘吾将自为,以报晋。’乃率师出,至邲,楚师大败。楚子玉死,晋人得其车马,楚人失其军器。晋人得其车马,谓之‘顺手牵羊’。”
不过,这段文字并非直接使用“顺手牵羊”这个词,而是后来人们根据历史事件演变而来的一种说法。真正意义上的“顺手牵羊”出现在宋朝以后的民间故事中,用来描述小偷小摸的行为。
二、成语含义
“顺手牵羊”原意是指趁着别人不在意时,随手拿走别人的东西。现在多用于比喻趁机占便宜或利用机会获取利益,有时带有轻微的贬义。
三、用法举例
例句 | 含义 |
他见老板不在办公室,就顺手牵羊拿走了几支笔。 | 表示趁人不备拿走物品。 |
这次项目合作,对方顺手牵羊拿走了我们的核心技术。 | 比喻趁机获取他人成果。 |
她总是顺手牵羊地把别人的资料带回家。 | 形容习惯性占小便宜。 |
四、总结
“顺手牵羊”源于古代战争中的行为,后演变为一种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它既可以指实际的小偷小摸行为,也可以比喻趁机占便宜。虽然这个成语常带有一点负面色彩,但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它的来历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顺手牵羊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引申) |
原意 | 趁人不备拿走东西 |
现代含义 | 趁机占便宜或获取利益 |
使用场景 | 日常生活、文学作品、口语表达 |
贬义程度 | 中等偏贬义 |
以上就是【顺手牵羊的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