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节选原文及译文】《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开篇部分,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撰。这一篇章不仅介绍了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动机和目的,还回顾了家族的历史与自身经历,展现了他作为史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下为《太史公自序》节选的原文及翻译,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对自身身份、家世、学术背景以及撰写《史记》的初衷的全面阐述。文中提到其父司马谈曾担任太史令,司马迁继承家业,立志完成父亲未竟之志。他强调历史的重要性,认为史官应如实记录历史,不偏不倚,以供后人借鉴。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因李陵事件遭受宫刑后的痛苦与坚持,最终完成《史记》的决心。
二、原文及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太史公曰:余尝游于晋,见赵襄子庙,其铭曰:“敬天爱人。” | 太史公说:我曾经游览晋国,看到赵襄子的庙宇,碑文上写着:“敬天爱人。” |
余读《春秋》之传,褒贬善恶,无隐讳。 | 我阅读《春秋》的传注,其中褒扬善行、贬斥恶行,没有隐瞒之处。 |
夫子曰:“吾与点也!” | 孔子说:“我和点(曾点)一样啊!” |
史记者,所以纪事也。 | 史书是用来记载事情的。 |
太史公曰:余述历帝之本纪,列侯世家,而独不载列传。 | 太史公说:我叙述历代帝王的本纪,列侯的世家,却唯独没有记载列传。 |
余观《禹贡》《洪范》之书,知三代之盛,亦知其衰。 | 我看了《禹贡》《洪范》等书,知道夏商周三代的兴盛,也了解它们的衰落。 |
吾尝为郎中,奉使巴蜀,至九嶷山,见秦时石刻,皆周之旧物也。 | 我曾担任郎中,奉命出使巴蜀,到了九嶷山,看到秦朝的石刻,都是周代的旧物。 |
今余年老矣,不能复仕,惟有著书耳。 | 如今我年岁已高,不能再做官,唯有著书立说罢了。 |
三、总结
《太史公自序》不仅是司马迁对自身经历的回顾,更是他对历史责任的深刻思考。他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以及在困境中坚持写作的决心。文章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体现了司马迁作为一位史学家的坚定信念与人格魅力。
通过以上原文与译文的对比,可以看出《太史公自序》在思想深度与文学价值上的重要性。它不仅为《史记》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后世史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如需进一步分析《太史公自序》中的具体人物或事件,可继续提问。
以上就是【太史公自序节选原文及译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