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之夭夭意思是什么】“逃之夭夭”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因害怕、羞愧或逃避责任而迅速逃跑。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描述人临阵脱逃、躲藏或不愿面对现实时。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逃 | 逃跑、逃离 |
之 | 代词,指代某人或某事 |
夭夭 | 形容逃跑迅速、慌乱的样子 |
整体意思是:形容某人因恐惧、羞愧或逃避而迅速逃跑。常带有贬义,表示行为不正当或缺乏责任感。
二、来源与用法
“逃之夭夭”最早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原意是形容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后来引申为“逃跑”的形象化表达。
现代汉语中,“逃之夭夭”多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批评他人不负责任的行为。例如:
- 他一听说要承担责任,就逃之夭夭了。
- 面对问题,不能总是逃之夭夭,应该勇敢面对。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逃跑、开溜、溜之大吉、一走了之 |
反义词 | 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坚守岗位、挺身而出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举例 |
日常对话 | “他考试作弊被发现了,立刻逃之夭夭。”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描写角色在危机时刻逃之夭夭的情节。 |
新闻报道 | 描述某人因违法行为被追捕时逃之夭夭。 |
五、注意事项
1. 语境适用:该成语多用于负面语境,不适合用于正面或中性场合。
2. 语气较强:使用时需注意语气,避免显得过于指责或讽刺。
3. 搭配合理:通常与“跑”“逃”等动词连用,如“逃之夭夭地离开”。
总结
“逃之夭夭”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面临压力、恐惧或责任时迅速逃跑的行为。虽然它带有一定的贬义,但在日常交流中非常实用,能够准确传达出一种“逃避现实”的情绪。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口语中更灵活地运用这一表达。
以上就是【逃之夭夭意思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