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协议的概念】行政协议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通过协商一致而达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它既不同于民事合同,也不同于传统的行政行为,是行政法领域中一种特殊的法律形式。
行政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 主体的行政性:一方必须是行政机关或其授权组织;
- 目的的公益性:签订协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或行政管理目标;
- 意思表示的合意性:协议内容需经双方协商一致;
- 内容的法定性:协议内容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 效力的双重性:既有约束力,又可依法变更或解除。
行政协议的核心要素总结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定义 | 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通过协商一致达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 |
主体 | 一方为行政机关或其授权组织,另一方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
目的 | 实现公共利益或行政管理目标,而非单纯追求经济利益。 |
性质 | 兼具行政行为与民事合同的特征,属于行政法中的特殊制度。 |
法律依据 |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 |
效力 | 协议一旦成立,对双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但行政机关有权依法变更或解除。 |
争议解决 | 可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解决争议。 |
行政协议的设立和发展,体现了现代行政法治理念的转变,即从“命令—服从”模式向“协商—合作”模式的过渡。它不仅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也有助于增强公众参与和信任,是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上就是【行政协议的概念】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