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以其旷达的胸怀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留下了不朽的成就。他的词作更是独具一格,既承袭了唐宋词的传统风格,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与个性。
《鹧鸪天》是苏轼的一首经典词作,其原文如下: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夏日乡村傍晚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得的心境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原文翻译:
树林尽头山峦清晰可见,竹林掩映着矮墙;
乱鸣的蝉声伴随着枯黄的野草,小池塘边一片寂静;
天空中白鸟自由飞翔,时不时掠过水面;
清澈的池水中倒映着红色荷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在村庄之外,古城之旁,
我拄着拐杖慢慢行走,欣赏着夕阳西下的美景。
昨夜那场及时的雨水十分殷勤,
让我在浮生之中享受到了一天的清凉。
作品赏析:
上阕主要描写了夏日乡村傍晚的自然风光。“林断山明竹隐墙”,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层次分明的画面,从远处的树林到近处的山峦,再到隐藏于竹林中的矮墙,给人以视觉上的连续性和空间感。“乱蝉衰草小池塘”进一步渲染了环境氛围,蝉鸣声此起彼伏,衰败的野草与静谧的小池塘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气息。“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则将视线转向空中和水面,白鸟飞舞,红荷映日,动静结合,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下阕则侧重表现诗人自身的情感体验。“村舍外,古城旁”点明地点,“杖藜徐步转斜阳”刻画了诗人悠然漫步的姿态,展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还蕴含着对人生短暂易逝的感慨。这里的“浮生”一词,意指人生如梦,短暂而虚幻,而“一日凉”则象征着片刻的宁静与满足,体现了苏轼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鹧鸪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宋代词坛上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