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简单概括故事的情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之间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教学重点:
1. 学会认读本课生字词。
2.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大意。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给予”在文中的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蕴含的人情美和道德教育意义。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插图、生字卡片等)。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及音乐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有,别人是如何帮助你的?”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引入课题——《给予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采用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巩固记忆。
3. 分段朗读课文,每组派代表展示朗读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重点讲解“给予”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它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2. 小组讨论:你认为文中的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她的愿望是什么?
3. 全班交流,分享各自的看法,教师适时点拨,深化理解。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曾经给予或接受过的帮助。
2. 播放一段关于爱心公益活动的小视频,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五、总结全文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人,学会给予爱、分享快乐。
板书设计:
- 给予树
- 生字词:(列出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
- 主要情节概要:(简要概述课文内容)
以上就是《给予树》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这堂课中学到东西,并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