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株”、“待”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3.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明白不能存侥幸心理,只有努力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难点:体会“守株待兔”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或视频。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关于“守株待兔”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吗?它是什么意思呢?”
2.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并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守株待兔》,看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讲解“株”、“待”等字的含义。
3. 提问: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逐段分析故事情节。
- 讲述农夫在田间劳作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 农夫放弃劳动,开始等待兔子再次撞死在树桩上。
- 第三段:结果农夫没有等到兔子,反而荒废了自己的农田。
2. 讨论:为什么农夫会这样做?他的行为有什么问题?
3. 小组合作:每个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然后派代表发言。
四、拓展延伸
1. 教师提问: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守株待兔”的例子?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错误?
2. 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或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守株待兔》的故事,还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成功。
六、作业布置
1. 把《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这篇教案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及寓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