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1. 理解苏轼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情感的艺术手法。
二、课文背景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生活困顿,但他依然保持乐观旷达的心态,常与友人夜游赏月,借以排遣内心的苦闷。本文正是这一时期心境的真实写照。
三、字词注释
1. 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东坡赤壁附近。
2. 欣然起行:高兴地起身出发。
3.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漫步在庭院之中。
4.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四、课文解析
文章开篇即点明时间地点,“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简洁明了。接着叙述自己“欣然起行”,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随后描述了承天寺内的美景:“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清澈的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静谧美丽的夜景图。最后感慨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看似平淡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的坦然接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五、思考题
1. 苏轼为何会在这样一个夜晚独自出游?
2. 文章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精神?
3.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理解。
六、拓展练习
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这篇文章,并试着背诵下来;搜集其他描写月亮或夜晚景色的古诗词进行比较阅读。
七、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到了苏轼笔下那如梦似幻般的夜景,还感受到了他面对逆境时那份从容不迫的心境。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笑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