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并加强对基层医疗的支持。这一年的新医改政策在延续前期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制度创新与公平性建设,旨在构建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
首先,医保制度改革是2015年医改的重点之一。国家持续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逐步实现城乡统筹,缩小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保障差距。同时,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新模式,以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其次,分级诊疗制度在2015年得到进一步推广。通过鼓励患者优先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各地政府加强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升其服务能力,推动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此外,公立医院改革也在稳步推进。2015年,国家继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政策,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同时,推动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药品供应保障方面,2015年国家加大了对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推动药品集中采购,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同时,加强药品质量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与此同时,信息化建设成为医改的重要支撑。国家加快推进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方便患者就医,也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总体来看,2015年的医改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后续的医疗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不断优化政策、完善制度,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正朝着更加公平、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