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部分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2025-06-30 06:13:40

问题描述:

部分文言文通假字一览,卡了好久了,麻烦给点思路啊!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30 06:13:40

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生僻、难以理解的字词,这些字往往并不是它们原本的意思,而是另一种字的借用。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被称为“通假”。通假字的存在,使得文言文的学习更具挑战性,但也为理解古人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通假字指的是在古代文献中,由于语音相近或形体相似,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这种现象常见于先秦至汉初的典籍中,尤其在《论语》《孟子》《左传》等经典中屡见不鲜。掌握通假字不仅有助于准确理解文意,还能提升对古文语言规律的认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及其对应的本字与释义:

1. “蚤”通“早”

例如:“蚤起,施从者。”(《史记·项羽本纪》)这里的“蚤”应读作“早”,意思是“早”。

2. “说”通“悦”

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说”在这里表示“喜悦”的意思。

3. “反”通“返”

“反归”即“返回”,如:“其人舍然大喜,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吕氏春秋》)

4. “知”通“智”

“知”常用于表示“智慧”之意,如:“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5. “辟”通“避”

“辟”在某些语境中表示“躲避”,如:“避祸”即“逃避灾祸”。

6. “亡”通“无”

如:“亡何,上至。”(《史记·项羽本纪》)“亡何”即“不久之后”。

7. “坐”通“座”

在表示“座位”时,“坐”常被用作“座”,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史记·项羽本纪》)

8. “莫”通“暮”

“莫”有时表示“傍晚”,如:“莫辞更坐弹一曲。”(白居易《琵琶行》)

9. “直”通“只”

“直”有时表示“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10. “属”通“嘱”

“属”在某些情况下表示“嘱托”,如:“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通假字虽然给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但也是古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通假字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解读古代文献,避免误解作者原意。同时,它也反映了汉字发展过程中语音与文字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古代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

总之,通假字虽小,却在古文学习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掌握常见通假字,不仅能提高阅读能力,也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