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规范学校食堂的日常管理,提升食品卫生与安全水平,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部所有食堂及供餐单位,旨在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食品从采购、加工到供应全过程的安全可控。
一、检查内容
1. 环境卫生
检查食堂内地面、墙面、天花板是否清洁无杂物;厨房操作区、餐厅区域是否定期消毒;垃圾处理是否及时、分类存放,防止蚊蝇滋生。
2. 人员卫生
食堂工作人员是否持有有效健康证;是否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口罩;操作过程中是否遵守个人卫生规范,如勤洗手、不佩戴饰品等。
3. 食材采购与储存
检查食材来源是否正规,是否有合格证明及检验报告;食材储存是否符合温度、湿度要求,是否存在过期、变质现象;生熟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4. 食品加工与制作
检查食品加工过程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是否使用安全的烹饪工具;是否严格遵循食品加工流程,杜绝使用非食用物质或过量添加剂。
5. 餐具与用具卫生
检查餐具是否经过高温消毒,是否定期清洗、更换;洗碗池、消毒设备是否正常运作,是否存在残留污渍。
6. 食品留样制度
每餐次应按标准进行食品留样,保留不少于48小时,并做好记录,以备查验。
二、检查方式
1. 日常巡查
由食堂管理员每日对食堂各区域进行例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
2. 专项检查
由学校后勤部门或食品安全监督小组定期组织专项检查,重点针对薄弱环节和高风险区域进行排查。
3. 突击抽查
不定期开展突击检查,增强监管力度,防止形式主义和侥幸心理。
三、责任分工
1. 学校领导
负责统筹协调食堂管理工作,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定期听取汇报,推动问题整改。
2. 食堂管理人员
具体负责日常卫生与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实施各项检查,建立和完善相关台账。
3. 食堂员工
严格执行各项卫生与安全操作规程,积极参与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责任意识。
四、奖惩措施
1. 对在检查中表现优秀、工作认真负责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存在严重卫生或食品安全问题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五、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各食堂应根据本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制度落地见效。
通过建立健全的卫生与食品安全检查制度,学校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营造一个安全、卫生、健康的饮食环境,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餐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