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名称:
《我不跟陌生人走》
二、活动班级:
中班(3-4岁)
三、活动时间:
2025年4月10日
四、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让幼儿了解什么是“陌生人”,知道不能随意跟陌生人走。
2.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 行为目标: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陌生人时,学会拒绝并寻求帮助。
五、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PPT(如《小兔子不跟陌生人走》)
- 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围巾、假发等)
- 安全知识儿歌音频
- 小贴纸或奖励贴(用于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六、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不认识的人?如果有人想带你去玩,你会怎么做呢?”
让幼儿自由发言,激发兴趣。
2. 故事讲述(8分钟)
教师讲述《小兔子不跟陌生人走》的故事,
“有一天,小兔子在公园里玩耍,一个陌生的叔叔对他说:‘我有好吃的糖果,跟我走吧!’小兔子没有答应,而是跑回了妈妈身边。后来,小兔子知道了,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要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
3. 讨论与互动(7分钟)
- 教师提问:“故事里的小兔子做得对吗?为什么?”
- 幼儿讨论后,教师总结:我们要记住,陌生人可能有坏主意,不能轻易相信他们。
4. 情景模拟(10分钟)
请几名幼儿扮演“陌生人”,其他幼儿扮演“小朋友”。情景包括:
- 陌生人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带你去买冰淇淋。”
- 陌生人说:“我认识你,快跟我走。”
让其他幼儿观察并指出“谁做得对”,引导他们说出“不能跟陌生人走”。
5. 安全儿歌学习(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安全儿歌:
> “我不跟陌生人走,
> 爸爸妈妈最可靠。
> 不要糖果不要糖,
> 遇到危险大声叫。”
6.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强调“不跟陌生人走”的重要性,并提醒幼儿记住家长的电话和家庭住址。
七、活动延伸建议:
- 家长配合,在家中进行“防拐演练”,让孩子熟悉应对方法。
- 在班级设置“安全角”,张贴相关图片和标语,营造安全氛围。
八、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游戏和儿歌等多种形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基本的安全知识。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在个别幼儿身上仍需加强引导,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九、注意事项:
- 活动中注意幼儿情绪变化,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紧张感。
- 角色扮演时要确保环境安全,防止摔倒或碰撞。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结合实际教学场景设计,注重趣味性与实用性,旨在提升中班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