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人民币的面值(1元、5元、10元),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并能进行简单的货币识别。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人民币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消费意识和节约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区分不同面值的纸币。
- 难点: 理解人民币的实际使用场景,初步建立“钱”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 实物人民币模型或图片(1元、5元、10元)
- 货币卡片
- 教学课件(含人民币图片、购物场景图)
- 小组活动用的“模拟超市”道具(如玩具商品、价格标签)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买过东西?买东西的时候需要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钱”这个关键词。接着出示人民币图片,问:“这是什么?你们见过吗?”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2. 新知讲解(15分钟)
(1)认识人民币面值:
展示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颜色、图案、数字等)。
教师讲解:人民币有不同面值,1元是最小的单位,10元是较大的面值。
(2)人民币的单位:
告诉学生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是“元”,我们通常用“元”来表示物品的价格。
(3)人民币的用途: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人们在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情景,如买零食、坐公交车、买文具等,让学生理解人民币的作用。
3. 实践操作(10分钟)
(1)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人民币卡片,要求他们根据面值分类,并说出每个面值的名称。
(2)模拟购物:
设置一个“小小超市”,学生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教师扮演收银员,帮助学生练习如何用钱购买物品。
4. 巩固练习(10分钟)
(1)看图辨认:
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图片,让学生快速说出面值。
(2)连线游戏:
将人民币图片与对应的数字进行连线,巩固记忆。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人民币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钱?”
鼓励学生从小养成节约、合理使用金钱的好习惯。
五、作业布置: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零钱,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并画出来。
六、板书设计:
```
认识人民币
1元 5元 10元
(图片或简笔画)
人民币单位:元
用途:买东西、支付
```
七、教学反思(教师填写):
本节课通过实物观察、游戏互动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识别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但在实际操作环节中,部分学生对“元”的概念仍较模糊,需在后续课程中进一步强化。
---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结合教学实际,注重趣味性与实用性,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