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对白鹅的描写方法和表达的情感。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 培养学生分析语言、感受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作者对动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 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描写表现白鹅的性格特征,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并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迁移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文《白鹅》、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图片、音频)、教学设计文档。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丰子恺及其写作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家里有没有养过小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白鹅》。”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 作者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
- 文章中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
2.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初步感受,板书关键词:高傲、有趣、可爱、有个性等。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整体感知:
-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结构:开头介绍白鹅的来历,中间详细描写其外形、动作、叫声等,结尾表达喜爱之情。
2. 重点段落分析:
- 第2段: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拟人手法表现白鹅的“高傲”性格。
- 讨论:为什么说“不亚于狗的狂吠”?这说明了什么?
- 第4段: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不动,仿佛在看一个不速之客。”
- 分析“傲然”、“不速之客”等词语的含义,体会白鹅的神态与姿态。
- 第6段:
“我们这位鹅老爷,虽然吃饭时总要人侍候,但它的吃相却十分讲究。”
- 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理解“老爷”这一称呼的意味。
3. 小组合作探究:
- 分组讨论: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白鹅的特点的?
-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生活:
- 提问:你有没有观察过家里的小动物?它们有哪些特点?你是怎么描述的?
2. 仿写练习:
- 请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描写它的文字。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
“这篇《白鹅》不仅让我们认识了一只高傲又有趣的白鹅,更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发现身边的美好。”
五、作业布置:
1.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______》,要求运用本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
2. 阅读丰子恺的其他作品,如《缘缘堂随笔》等,感受其散文风格。
六、板书设计:
```
《白鹅》
——丰子恺
高傲有趣可爱
↓ ↓ ↓
外形动作性格
(细节描写)
```
七、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与写作技巧。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与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