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6加几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基础内容之一。其中,“8、7、6加几”这一课时,是学生掌握“凑十法”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他们数感和运算能力的重要阶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计算速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凑十法”在“8、7、6加几”中的应用。
- 难点:灵活运用“凑十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三、教学准备
- 教具:数字卡片、小棒、计数器、课件等。
-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水果,我们一起来分一分。”出示图片或实物,如苹果、橘子等,引导学生说出总数,并提出问题:“如果我有8个苹果,又拿来3个,一共有多少个?”从而引出“8加3”的计算问题。
2. 探索新知(15分钟)
- 动手操作:让学生用小棒摆出8根和3根,尝试将3根分成2根和1根,把2根和8根组成10根,再加剩下的1根,得出结果11。
-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7加5”、“6加6”等题目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思考过程。
- 教师引导:总结“凑十法”的步骤:“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再加余数。”
3. 巩固练习(15分钟)
- 基础练习:完成课本上的相关题目,如“8+5=? 7+6=? 6+7=?”等,要求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 变式训练:给出一些变化题型,如“8+( )=15”,让学生填空,进一步巩固对“凑十法”的理解。
- 游戏互动:开展“算一算,比一比”的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凑十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板书设计
```
8、7、6加几
凑十法:
8 + 5 = 13
→ 8 + 2 = 10,10 + 3 = 13
7 + 6 = 13
→ 7 + 3 = 10,10 + 3 = 13
6 + 7 = 13
→ 6 + 4 = 10,10 + 3 = 13
```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练习册第X页的相关习题。
2. 和家长一起玩“口算接龙”游戏,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多样化的练习,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