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动作要领。
2. 掌握起跳、腾空、过杆及落地的完整技术流程。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弹跳力和空中控制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与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起跳时的蹬地力量、身体的摆动协调、过杆时的背弓动作。
- 教学难点:在腾空过程中保持身体的平衡与控制,确保顺利过杆并安全落地。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1. 热身活动(10分钟)
- 全身关节活动:头部、肩部、腰部、膝关节、踝关节等。
- 动态拉伸:高抬腿、后踢腿、侧向交叉步等。
- 模拟跳跃练习:原地小跳、单脚跳、双足跳等。
2. 技术讲解与示范(15分钟)
- 讲解背越式跳高的基本结构: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
- 通过视频或现场示范展示标准动作,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 分析常见错误动作,如起跳角度不当、身体过于僵硬等。
3. 分组练习(30分钟)
- 分组进行助跑起跳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
-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目标,如初学者可先练习起跳后的身体摆动,进阶者则注重过杆动作的准确性。
- 使用辅助器材(如软垫、横杆高度调整器)提高安全性与练习效果。
4. 综合练习与反馈(15分钟)
- 学生进行完整的背越式跳高动作练习,教师观察并记录表现。
- 进行小组互评与教师点评,指出优点与改进建议。
- 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如正确落地姿势、避免受伤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 示范法:通过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 分解教学法:将整个动作分解为多个部分,逐步掌握。
- 游戏化教学: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练习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 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五、教学评价:
-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练习中的态度、动作规范性、进步情况等。
- 结果性评价:通过实际完成动作的质量进行评分,如是否成功过杆、落地是否稳定等。
- 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反思与交流能力。
六、安全注意事项:
- 所有练习应在专业教练指导下进行,确保场地安全。
- 使用合适的保护设备,如护膝、护腕、软垫等。
- 注意热身充分,避免肌肉拉伤或其他运动伤害。
- 在练习过程中,严禁擅自更改器械高度或使用不规范动作。
七、课后延伸建议:
- 鼓励学生观看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学习其技术和心理素质。
- 建议学生结合力量训练(如深蹲、核心训练)提升跳跃能力。
- 可组织小型比赛或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成就感。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背越式跳高的技术要点,同时注重安全与兴趣培养,为今后的体育发展打下良好基础。